长和2024财报亮眼,营收增长!
3月20日,港股长和发布了2024财年年报,全年总营收高达4766.8亿港元,同比增长3.3%,净利润也达到了170.9亿港元。这一数据无疑显示了长和稳健的经营实力。然而,近期《大公报》却连续发表文章,对长和的经营策略指手画脚,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:这份报纸真的如此精通经营之道吗?
《大公报》经营惨淡,连年亏损?
实际上,《大公报》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。早在2012年,该报便已在美国上市,但近年的财务数据显示,2021年亏损近千万美元,2022年再次亏损一千万美元。2023年的具体情况虽然尚不清楚,但可以推断其在美国股市上的表现并不乐观。这与其指责长和的姿态形成了鲜明 contrasts。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如此反差?
长和 vs. 大公报:谁更胜一筹?
与《大公报》的亏损形成对比的是,长和系经营有方,连年盈利稳定在200亿港元上下。这充分说明了李嘉诚家族在企业经营方面的卓越能力。由此可见,长和的成功并非偶然,而是建立在正确的经营理念和策略之上。《大公报》的指责,或许源于经营理念的差异,但实际业绩已经说明了一切。
“儿子”竟敢“教训”母亲?
更令人惊讶的是,通过AI查询得知,《大公报》竟然是长和旗下的小公司!这种关系让人难以置信。一个经营不善的小公司,却对母公司指手画脚,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?这种行为是否合理?这种小企业竟然无所忌惮地“攻击”自己的母公司,他们做出的判断是否值得信赖?
网友质疑:《大公报》的判断靠谱吗?
这种奇特的现象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质疑:《大公报》的错误判断会不会误导读者?其对长和的批评是否客观公正?一个自身难保的企业,是否有资格对大型企业评头论足?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更应该保持独立思考,辨别信息的真伪,避免被不实信息所误导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金属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震惊!《大公报》竟是长和“亲儿子”,股民怒斥:谁给你的勇气?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